以下内容原文转自德国《商报》(Handelsblatt)12月2/3/4日周末刊,由德国欧亚咨询翻译整理:
——中国政府计划限制海外并购。并购市场的繁荣将终结。
Peter Köhler, Robert Landgraf 法兰克福
冲击是深层次的。直到本周中期,投行业仍秩序井然。仅今年1月至11月底的交易总额就已创历史新高,中国企业的在德并购似乎预示着2017年对收购并购(M&A)市场来说也将是非凡的一年。然而关于一项法案的传言——起先流传于互联网,之后出现在本地媒体——引发了各方的极大焦虑。中国国务院计划今后将禁止中国企业在境外进行超过100亿美元的投资。同时该法案也将禁止投资金额超过10亿美元的非主营业务投资。北京希望通过此项举措来遏制资本外流、预防不良投资。中国厨房家电集团美的收购机器人制造商库卡(Kuka)的案例在这一新政策下将无法再现。此项严格规定将于2017年9月开始实施。
鉴于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各投行目前正急于从中国方面获取更多更准确的消息。然而,市场上仍充斥着大量对于相关影响的猜测。尽管没有银行愿意在公开场合发表评论,但显而易见的是:狂欢结束了。
中国政府的此项计划将终结并购市场史无前例的繁荣景象。来自中国的直接海外投资在前九个月间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450亿美元,涨幅为50%。据金融数据服务公司汤森路透统计,超过半数投资流向了欧洲。截至11月底,中国投资者仅在德国就耗资103亿美元用于购买企业。这是在达到历史高点之后的又一新高,是2012年投资额的五倍多。截至目前,受访的银行中还未出现中方参与的项目被拒的情况。这一消息仍太新,还不足以影响日常业务。
在中国方面的阻力出现之前,德国和欧洲政坛就已开始正视这一问题并表达了不满。来自中国的购买扰动——仅以机器人制造商库卡(Kuka)、废物处理企业EEW或设备制造商爱思强(Aixtron)为例——引发了关于保护德国核心技术免于外售的讨论。以库卡为例:首先,欧盟专员厄廷格(Günther Oettinger)申请提交欧洲方面的对抗性报价,并警示“德国制造”尖端科技的转移。德国经济部长加布里尔(Sigmar Gabriel)随后也做出同样的呼吁。但最后由于报价利润过于丰厚,这些防御措施都未能奏效。
尽管如此,来自东西两方的政治干预必将产生一定的影响。“我们不认为2017年将会像2016年一样又是创纪录的一年。目前市场更趋于平稳。鉴于上升的交易风险,在有中国投资者参与的收购并购交易中,买卖双方都变得更加谨慎。”收购并购专家、欧亚咨询创办人兼董事总经理张焕平表示。
中国企业购买德国及欧洲企业是有理可循的。由于国内经济增长势头放缓,跨境交易是个明智的选择。“中国企业承受的创新压力致使其需要工业国家更多的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投行拉扎德德国联席主管弗里茨(Ken-Oliver Fritz)表示。然而行业观察者认为,不加选择地购买酒店、足球俱乐部以及房产地时代已经过去了——因为北京方面的领导层不再希望看到这一局面。
这项法案是否也对利用亿万股权投资基金的资金寻找科技领导者的新兴市场参与者适用,仍是未知数。美国银行摩根大通在先前的研究中指出,境内私募基金目前正积极寻找大型标的,并对成立财团或与战略买家合作持开放态度。如建投投资和汉德资本这样的基金已经在德国市场上建立根基且积累了经验。如果越来越多来自工业领域的战略投资者与此类金融投资者结盟,也可能促成可观的交易。“交易将会更大。尽管主要围绕总和在数十亿范围内的规模,但数百亿总和的规模也是可以设想的。”澳大利亚银行麦格理德国总裁朗格尔(Rainer Langel)表示。
无论如何,买方和卖方在未来都将被更加细致地审查。“在经历了法兰克福哈恩机场的中国投资者用于投资计划的资金最终未到位的失望之后,投资者将会被更认真地审视。大量潜在的中国买家通常都缺乏透明度。”投行GCA Altium法兰克福执行董事菲佛(Sascha Pfeiffer)指出。“潜在买家必须更多更明确地交流其购买一家企业的原因及目标。”一位法兰克福的律师表示。
前德国经济部高级官员、现拉扎德执行董事阿斯穆森(Jörg Asmussen)也认为中国投资者面临新的挑战。“从本质上说,德国对外贸易法案限制任何涉及到保护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的来自境外的并购。”目前为止国家干预仍然很少。但阿斯姆森认为相关干预有加深的迹象:“来自反垄断局、证监会以及监管部门的影响将进一步加深。”